教育部代码:12616
近日,备受瞩目的2025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圆满落幕。在这场汇聚全国高校工程创新精英的巅峰对决中,来自重庆城市科技学院电气工程与智能制造学院的2支参赛团队凭借出色表现,双双荣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 此次大赛由教育部工程训练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吸引了来自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771所高校的12.6万名大学生同场竞技,属于教育部认证全国大学生A类学科竞赛,是国内工程实践与创新领域规模大、影响力广的重大赛事。本次大赛以“交叉融合工程创新育新质,立德树人强国建设勇担当”为主题,设立了新能源车、“智能+”、虚拟仿真三大赛道,共9个赛项,共建立4个国赛分赛场。内容涵盖新能源、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旨在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动高校工程教育改革,为国家培养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的创新型工程人才。 飞行器设计仿真赛项——万人争锋,协同对抗,全国八强 8月2日,飞行器设计仿真赛项决赛在北航杭州国际创新研究院举办。本项赛道共吸引全国30个省份近300所高等本科院校3000余支团队上万名学子参赛,最终79所高校94支团队晋级国赛。重庆城市科技学院电气工程与智能制造学院该支参赛队,历经“校—省—国”三级赛制,以重庆市季军晋级国赛;国赛阶段,面对“协同对抗”任务的复杂要求,团队成员唐鹏、赵宝印、刘畅经历了数月的集中备赛——从规则认知深化到任务模块训练,从突发问题模拟到团队协作磨合,指导教师刘余、史丙君全程参与制定培训计划,通过案例分析、头脑风暴等方式针对性提升薄弱环节。比赛现场,三人沉着应对航空救援与协同对抗双重任务:前期按计划执行时,他们凭借反复练习的经验有序推进;面对临时调整的作战指令,团队迅速分析问题、修正策略,最终以稳定的发挥在全国八强中占据一席之地,更打破了该校该赛项的历史最佳战绩。 (飞行器设计仿真团队 左起为:刘畅 赵宝印 唐鹏 刘余) 此项赛事聚焦低空经济、国防建设等国家需求,为师生搭建科技创新实践平台。不仅提升了综合职业素养,更促进校际交流,扩大了学校影响力,通过竞赛平台,让学生提前接触行业前沿问题,在“做中学”中深化了对低空飞行器设计、协同控制等核心技术的理解,推动低空技术类专业建设与行业需求精准对接,培养更多懂技术、会应用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新能源温差电动车赛项——龙争虎斗,竞途砺刃,新绩破恒 8月6日,新能源温差电动车赛项在大连举办。本赛道共有来自全国各省的高等本科院校151支队伍晋级国赛,分别在大连交通大学完成现场初赛,根据现场初赛成绩取前40%晋级,并在大连理工大学完成全国总决赛现场决赛比拼。备赛期间,团队成员们全身心投入,从省赛到国赛,历经10月的备赛时长,面对技术难题和时间压力,他们不断优化设计方案,进行反复测试与改进。备赛过程中,指导老师刘余、何湧全程跟进,从机械结构设计、三维建模到温差驱动模块及动力传输系统、工程训练与PCB电子电路(EDA)设计等,均给予及时正确的详细指导。最终,学校该赛项参赛学子,先焱、张善波、程江澜在国赛现场初赛表现突出,以9.6点(满点10点)的高分成绩顺利进入现场决赛,并在为期4天的激烈竞赛长时战线中有勇有谋,稳定发挥,最终创造新绩,一举斩获国赛一等奖。 (新能源温差电动车团队 左起为:先焱 程江澜 张善波 刘余) 此项赛事聚焦新能源需求与发展,将传统无碳小车动力源进行替换,采用温差模块方案的清洁能源输入,经精密计算设计及制造装配后的驱动机构、传动机构、凸轮、转向机构等结构的运动,在调试后能独立无其他外驱力情况下实现规定轨迹。该项竞赛综合性考验了学生对于复杂工程问题的思考与实践能力,也有效培养了学生对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主动思考能力和工程师责任感。 赛事总结——实战砺能,竞教相长,向新而行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和指导支持。此次在2025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是学校长期坚持实践育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化产教融合的成果体现。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秉承“厚德、博学、求是、创新”的办学理念,鼓励更多学生投身专业竞赛和创新创业实践,致力于培养更多高层次、高素质、高技能的优秀人才。(图/赵宝印 唐鹏 张善波 文/刘畅 先焱 程江澜 传媒中心 王庆莲/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