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代码:12616
近日,由艺术与传媒学院师生设计的重庆市綦江区文龙街道春灯村小石板院落人居环境改造工程顺利完工,项目落成暨 “重庆城市科技学院・春灯村乡村人居设计实践基地” 揭牌仪式成功举行。綦江区社会工作部部长代洪才、文龙街道主任代显锋、春灯村党委书记周泽阳、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助理邵文杰、环境设计系主任陈洁及项目组师生出席仪式。活动由新视界设计产业学院支持开展。 春灯村位于綦江区文龙街道,是以农业为主的典型山村,已形成 “春赏油菜、秋观野菊”的特色农业景观。但村庄存在基础设施陈旧、缺乏统一规划、景观特色不鲜明等问题。针对这些,艺术与传媒学院环境设计系教师陈洁、任卿、杨曦、张美昕、陈芳兰、张文骁及学生组成设计团队,贯彻 “低成本、可持续、特色化” 原则,重点改造村口节点。 设计过程中,教师团队深入挖掘春灯村特色景观资源,提出“一地生双金,花开富春灯”的设计理念,完成从项目调研、方案创意、设计定稿到施工落地的全流程实践。打造集标识性、功能性、观赏性于一体的景观节点,创新设计导视系统,建设四季有花、层次丰富的生态花径,采用太阳能灯具实现村口环保照明,绘制以油菜花和野菊花为主题的墙绘及特色农户门牌。 施工阶段,教师、学生与村民共参与、同劳动。文龙街道主任代显锋表示:“重庆城市科技学院师生用专业和汗水,为春灯村打造了一张靓丽的名片,实干精神令人动容,这种校地合作模式值得推广。” 此次实践实现多方共赢:对学生而言,课堂延伸至农家院落,在实际项目中锻炼专业技能,将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春灯村而言,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新落成的村口广场成为村民休闲纳凉、游客拍照打卡的好去处;对专业发展而言,推动设计成果向乡村人居环境更新实效转化,开创校地合作新模式。 未来,艺术与传媒学院将以实践基地为起点,持续深化“高校+政府+乡村”三方协作机制,实现教育链、创新链与乡村人居环境更新产业链的有机衔接,打造校地合作共赢的示范样板。(传媒中心 张学强/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