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代码:12616
为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探索育人新路径,2025年10月27日至11月7日,重庆城市科技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组织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两个专业共595名学子,共赴四川雅安上里古镇,开展以“田野双生”为主题的人文考察与写生实践教学。 此次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文化场域中,完成从感知、记录到转译、创造的全流程设计思维训练,突破传统写生模式,强调“考察”与“转译”并重,两个专业基于同一文化土壤,绽放出专业特色的设计之美,形成了鲜明的教学特色与创新成果。 一、双专业特色并进,重构实践教学路径 环境设计于空间中解读人文,在场地内重构价值,侧重于“空间感知与场地重构”。在团队教师的带领下,194名学子通过实地测绘、空间记录与改造设计,深入剖析韩家大院、古戏台、街巷肌理等古镇空间,用卷尺测绘空间尺寸,用图纸解析格局,完成从“观测-解析-重构”的完整设计思维训练,最终成果以A0综合设计展板、室内外改造方案等形式,实现传统空间向当代设计的文化转译。 视觉传达于细节中解码文化,在图形中转译精神,聚焦于“视觉解构与符号转译”。教学团队创新性地设置了八个极具深度的研究性命题,如《桥与水的共生图形》、《味觉的图形转译》等,要求学生从中任选至少四个方向进行探索。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超越表象记录,运用视觉笔记、图形解构、创意重组等专业方法,将古镇的石桥、茶文化、哒哒面、木雕纹样、红军石刻等文化元素,转化为一套套具有现代设计感的抽象图形、色彩体系与视觉符号,并以系列海报或设计素描作为最终作业。 二、构建“田野—课堂—社会”育人闭环 本次实践改革的核心在于打破了传统写生仅停留在风景描绘的局限,构建了“田野调研—设计整合—成果展示”的完整教学闭环。 在古镇的十二天里,学生们遵循“半天采集素材+写生,半天讨论+辅导+设计”的节奏,将现场感受迅速转化为设计思考。环境设计学生的手绘、测绘与视觉传达学生的图形提取、符号设计在古镇场域中创意思维。 三、以实践贯通美育,于传统启迪创新 此次“田野双生”实践,成功构建了“田野调查-课堂研讨-社会展示”的完整教学闭环,是艺术与传媒学院深化“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培养路径的生动缩影。在古镇,环境设计学生把对空间的宏观把控作为场景语境,而视觉传达学生对细节的敏锐捕捉则注入视觉温度。 通过这次活动,艺术与传媒学院有效打通了“课堂-自然-社会”的育人通道,引导学生在未来的艺术设计道路上,真正学会追寻美、创造美、传播美,为培养具备深厚人文素养与强劲创新能力的复合型艺术设计人才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文:陈洁/图:朱耀璞、罗希、高翔、李欣灿、罗益 传媒中心 胡紫怡/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