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代码:12616
为深化产教融合,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11月6日,重庆城市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新视域文化产业学院共同举办了“法律人才产教融合创新实践平台启动暨律师订单班开班仪式”,仪式在第二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 重庆城市科技学院副校长杜元虎,纪委书记、校长助理田妍妮,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吕凤国,重庆市永川区司法局副局长唐玲,重庆市永川区律工委主任刘兴科,新视域文化产业学院负责人刘晨颖,重庆君融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合伙人廖毅律师,上海中联(重庆)律师事务所党委副书记、管委会委员、高级合伙人陈卓律师,四川发现(重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韩哲律师,重庆学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玲律师,北京盈科(重庆)律师事务所管委会委员、股权高级合伙人王整律师,四川亦知舟律师事务所主任汪艳君律师,重庆卓璟(九龙坡)律师事务所副主任胡润鑫律师,重庆明瑜律师事务所主任肖辉律师,重庆拓扑律师事务所主任邹松律师,北京市隆安(重庆)律师事务所权益合伙人李军律师,重庆城市科技学院人文学院院长邓仕伦,党总支副书记纪振鹏,副院长黄伟,院长助理王丹丹参与本次开班仪式,本次仪式由张振宇老师主持。 重庆城市科技学院副校长杜元虎在仪式上致辞,回顾学校办学20周年发展成果,阐述法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与创新实践。他表示此次平台启动和律师订单班开班,是整合优质资源、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探索,将深化产教融合,构建“校政行企”协同育人机制,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律所、从理论走向实践、从校园走向社会,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吕凤国在致辞中表示,律师订单班的正式启航是重庆城市科技学院锐意进取,积极响应时代需求,精准搭建起校园学习与实践就业之间的桥梁的重大举措。他希望订单班的法学学子要培养好坚定的法治信仰、崇高的职业道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用扎实的专业知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舔砖加瓦。 重庆市永川区司法局副局长唐玲认为,高校是理论创新的前沿,是法律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启动法律人才产教融合创新实践平台,开设律师订单班,切实提升法律人才供给质量,既是深化法学教育改革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的一个有益尝试,也是整合优质资源,推动法学理论与实践共生共长的一个务实行动。 重庆市永川区律工委主任刘兴科在致辞中谈到,当前律师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法律业务领域呈现新的发展格局,因此法律人才的培养要提前根据市场需求来,让学生在学习阶段就接触法律工作,感受真实的就业环境。重庆城市科技学院顺应时代潮流,开设律师订单班是非常正确的决策,他鼓励学子们珍惜校园时光,扎实学好专业知识,主动提升实务操作能力与跨界竞争素养,以过硬本领应对行业挑战,在法治建设浪潮中实现自身价值。 仪式启动谱新篇 校所携手筑牢根基 法律人才产教融合创新实践平台暨律师订单班启动仪式,在全场瞩目下,领导与嘉宾共同启动平台,标志着高校优质教育资源与法律实务经验的深度整合正式拉开序幕,也为学生的实习实践、案例研习和职业发展搭建起常态化支持体系。 人文学院法学专业学生代表陈鑫发言,他表示进律师订单班学习,就代表接过“准律师”的责任,接下来,一是要打牢基础,跟着老师吃透法理;二是要练熟技能,在律所见习时要多向前辈请教;三是要放平心态,遇难案不退缩、把每一次练习都当成对未来当事人的“提前负责”。借助学校提供的平台,努力成长为有根基、有能力、有担当的准法律人。 在律师订单班实务导师聘任仪式上,一批具有丰富法律实务经验的律师被聘任为实务导师,他们将为学生提供一线实务指导,助力学生实现“学业-职业-产业”的深度衔接。 主题论坛献良策 多维探索育人路径 三场主题论坛依次开展,嘉宾围绕法治人才培养各抒己见。 主题论坛(一):校所协同培养青年律师的路径探索。重庆君融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廖毅、上海中联(重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陈卓、四川发现(重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韩哲、重庆学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玲四位嘉宾围绕校所协同培养青年律师的路径,结合自身职业发展历程,从当前法律行业的现状出发,一致认为社会的快速发展,法律服务的发展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而复合型律师是未来法律行业人才培养的重点。律师订单班的正式启动,可以打破高校与法律行业之间的壁垒,协同育人,有效地调动学校、学生和律所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常态化的实习实践平台,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主题论坛(二):从法学生到法律人的成长经验。北京盈科(重庆)律师事务所股权高级合伙人王整、四川亦知舟律师事务所主任汪艳君、重庆卓璟(九龙坡)律师事务所副主任胡润鑫三位嘉宾,以自身成长经验为切入点,探讨了法律人应该具备的专业能力、职业坚守与责任担当。他们一致表示,大学时期让学生融入律所的文化和环境,可以让学生尽早熟悉法律职业,律师订单班开班以后,学校和律所可以共同开展法律服务项目,让学生接触真实案件,深入法律工作实践,适应未来法律职业要求,为法治社会建设培养后备人才,实现学校、律所与学生的“三赢”。 主题论坛(三):如何利用AI工具与短视频赋能青年律师成长。重庆明瑜律师事务所主任肖辉、重庆拓扑律师事务所主任邹松、北京市隆安(重庆)律师事务所权益合伙人李军,三位走在行业前沿的主任律师发言表示,未来的卓越法律人,必须是既精通法律专业,又善于驾驭科技工具的“复合型人才”,学会使用AI工具寻找案源,可以开阔法律工作思路;在案件管理中,用智能系统自动追踪案件节点,可降低程序性失误率;通过短视频拆解经典案例,强化专业形象,可提升个人品牌。 人文学院院长邓仕伦作总结发言,回顾活动全程,感谢了领导、专家与师生的共同参与。她表示平台和律师订单班的启动是一个全新的起点,标志着学校在探索“学业-职业-产业”深度融合的法治人才培养道路上,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键一步,学院将以今天的共识为基础,把各位领导和嘉宾的殷切期望,把各位实务专家分享的宝贵经验,全面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日常教学中去。学院将全力推动平台高效运转,确保订单班的学生们能真正享受到产教融合带来的红利,学以致用,快速成长。 新征程已启,未来可期。法律人才产教融合创新实践平台的正式运行与律师订单班的全面开班,不仅是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次重要突破,更是积极响应国家法治建设战略、服务地方发展的切实举措。它标志着重庆城市科技学院在构建“校政行企”协同育人新机制、推动法学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更为坚实、更具创新性的一步。展望未来,平台将持续汇聚各方智慧与资源,以产教深度融合为引擎,以创新实践为路径,不断拓展合作广度与深度,助力每一位怀揣法治梦想的学子,在理论与实践的淬炼中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共同谱写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的崭新篇章! (胡娇阳 卢沼汐 成思亚 杨灿 王楠/图文 舒中莹 陈庆峰 张智龙/视频 刘玲/编辑 任俊燕/初审 袁超/复审 纪振鹏/终审 张世梅 任俊燕/指导教师 传媒中心马子微/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