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代码:12616
为了落实贯彻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提升行动》和学校科研工作部署,助力数字赋能思政课教学,提升教师科研创新能力,10月29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第二报告厅成功举办了第四场“教师科研能力提升专题讲座”。本场讲座的嘉宾是国家级高层次领军人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电子科技大学)首席教授、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负责人、四川省名师工作室负责人、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吴满意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现场聆听了本次讲座。讲座由段吉福院长主持。 吴满意教授以《数字重构和理论重生——迈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思考》为题,结合生动的案例,阐释了数字技术是推动理论新生与教学创新的强大内驱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数字化转向”已是既成事实,思政课教师应主动适应这已转向方能引领未来。 吴教授指出,思政课教师要将新现象作为新理论的“试验田”,开展学科交叉融合研究。他认为,数智时代锻造标志性概念尤为重要,要将经典概念当代化,从“阐释经典”走向“与经典对话并创造经典”。要构建构建扎根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自主知识体系,就要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数字化,强化理论对当代中国数字实践的解释力与引领力。要让马克思主义不仅成为“批判的武器”,更要成为“武器的批判”,塑造公正、普惠的数字社会主义未来。 段吉福院长在点评时指出,吴满意教授以“数字重塑”为切入点,既深入剖析了数字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逻辑起点,又结合具体案例给出了教学科研转化的路径,让“理论新生”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可落地的方法论。整场讲座从理论高度到实践指导,从宏观趋势到微观操作,既展现了吴教授宽广的学术视野,也饱含对一线思政教师成长的关切。希望教师们将讲座中的启发转化为优化教学方法、突破科研瓶颈的实际动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传媒中心 张学强/编辑)


